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红色教育的课堂 · 思想锻炼的熔炉
联系人:叶主任
电 话: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邮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贤区望园路1698弄31号22幢4层4187室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成功背后
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演员表演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五年前的10月15日,总书记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即日起本报推出“为人民抒怀――上海文学艺术成果巡礼”系列报道,聚焦这五年来沪上文艺创作演出再上新台阶、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
西安、成都、呼和浩特、宁波、苏州、郑州、临沂……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全国巡演已进行了两个月,几乎场场爆满,多次加演仍一票难求。每每散场,总有人在热烈地讨论剧情,有人忍不住热泪盈眶,有人掏出手机忙着在微博上发表评论。
孙道临主演的同名电影珠玉在前,使这部旧题材的红色舞剧在创作之初不被看好。没想到,它历经两年悄然酝酿,首演后一鸣惊人,不仅获得了“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更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许多“90后”“00后”自发“二刷”“三刷”。到今年年底,《永不消逝的电波》将演满100场,演出邀约更是排到了2021年。
总书记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五年来,文艺创作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便是令人惊喜的收获。正如总书记所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文华大奖”评委、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林宏鸣评价说:“这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统一的典范之作,是代表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成果、从高原迈向高峰的诚意之作,是一部既能获奖又有市场的难得佳作。”这样一部作品,在创作、制作、演出、推广等环节,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为年轻人创作,为未来创作
这部致敬英雄、传递信仰的红色题材舞剧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一支年轻的主创团队功不可没。总编导韩真、周莉亚,作曲杨帆、服装设计阳东霖等主创都是“80后”。韩真说:“我们年纪相仿,审美和思维频率非常接近,大家的创作态度都非常‘拼’,一起经历了无数次头脑风暴,无数次推翻重来。”
要吸引年轻人,靠的不是媚俗迎合,而是大胆的艺术创新。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专家研讨会上,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这部作品将戏剧和舞蹈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示范性的高度,完全可以被写进舞蹈学院的教科书,展现出当代舞剧创作的美学新精神。”《永不消逝的电波》突破了舞剧“拙于叙事”的短板,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错综复杂。26块可移动的景片,在电脑编程的调度下,腾挪旋转,配合多媒体投影,实现了不同场景的转换。编舞也十分当代,为红色题材赋予了青春气息。
第二幕“弄堂旗袍舞”是整剧的华彩段落,女演员们摇着蒲扇,伴着《渔光曲》起舞。作曲杨帆选择对上世纪30年代电影《渔光曲》中的主题曲进行再创作,既怀旧又新颖。这样一个美好的段落,竟让不少年轻观众看得泪流满面。
“每一代观众都有每一代观众的审美。”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说,“我们必须为年轻人创作、为未来创作,才能实现真正的飞跃。”
把握创作规律,坚持艺术自信
舞蹈评论家方家骏认为,目前国内舞台不缺好的导演,但好的制作人十分稀缺。国有文艺院团推出的作品,院团领导往往充当制作人的角色,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这个制作人却是名副其实。不少原创作品请来实力雄厚的主创,但由于制作方没有足够能力形成制衡格局,出现问题也没有及时的纠错机制,导致了作品最终的失控和失败。“一个好的制作人要把握好文艺创作导向,要有广泛的资源和人脉,要了解市场,还要具备艺术鉴赏力,有提出独立见解的话语权。”方家骏说。
文艺界为评奖赶工,粗制滥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但只有怀着不计时间成本,为艺术全力以赴的工匠精神,才能出好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历经两年多的选题孵化和研讨论证,150余天的排练,既有争分夺秒的紧迫,又有小火慢炖的从容。在歌舞团排练厅的墙上写着这样一行字:“时间只记住精品,艺术永追求一流”。《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组每天排练12个小时,常常是几个排练厅同时开工,与时间赛跑。前3个月,所有的双休日和节假日,大家没休息过一天。
去年12月试演后,《永不消逝的电波》紧接着召开研讨会。获奖后在全国各地演了数十场,在实践中不断接收专家和观众的反馈。陈飞华说:“我们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但修改不是闻风而动,要经历沉淀。我们会坚持自己的艺术判断和艺术自信,大胆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