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信息要闻

新闻动态

  • 中兴通讯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嘉兴二期)中兴通讯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嘉兴二期)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公司主题教育实地研学培训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公司主题教育实地研学培训班
  • 上海民航“学思贱悟新思想,凝心铸魂强根基,踔厉奋发新征程”主题活动上海民航“学思贱悟新思想,凝心铸魂强根基,踔厉奋发新征程”主题活动
  • 河北某单位团委2023年度团青专题培训班河北某单位团委2023年度团青专题培训班

联系我们

红色教育的课堂 · 思想锻炼的熔炉

联系人:叶主任

电 话: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邮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贤区望园路1698弄31号22幢4层4187室

上海:红色文化是如何形成并辐射的?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浏览次 2019-12-23 00:00:00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并极大地刺激了追求进步的中国人。一大批追求进步的爱国志士,例如陈独秀、李大钊、李达、陈独秀等人,开始接触、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极力奔走。1919年5月4日,一场规模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席卷全国,不久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也从以学生为主转为了工人阶级。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斗争。”上海成为各种思想交锋最为激烈的中心和焦点,以此肇启,红色文化的构成因子开始在上海集聚。

  1920年2月,陈独秀为躲避北洋政府的迫害,被迫离开北京前往上海。陈独秀携《新青年》返沪,将编辑部设立在老渔阳里2号。自此,渔阳里开始成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高地。4月26日,陈独秀致函李大钊、钱玄同等人,研究《新青年》杂志继续出版和编辑等问题,吸收了陈望道、李汉俊、李达、沈雁冰等为编辑。《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编成《劳动节纪念号》,专门刊登了大量关于工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1920年3月至4月间,陈望道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下废寝忘食,终于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全文翻译工作。陈独秀、李汉俊帮助进行了校译,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于1920年8月出版。

  1920年4月至5月间,陈独秀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旨在讨论社会主义学说和相关建党问题。据陈望道回忆:这是一个秘密的组织,没有纲领,会员入会也没有成文的手续,参加者有陈独秀、沈雁冰、李达、李汉俊、陈望道、邵力子等,先有陈独秀负责,不久陈到广州去。改研究会的内容如下:第一,创办了一所平民女校。在当时有不少思想上觉悟的女子,因为反对三从四德就被她们的家庭、学校赶了出来,于是就办了女子学校。著名女作家丁玲就出自这所学校。第二,办了三个工会:印刷工会、邮电工会和纺织工会。第三,办了一所青年学校:当时叫S·Y·,也就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第四,在宣传工作上,借助元旦贺卡的途径宣传共产主义口号。

  1920年8月,陈独秀和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等人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二号首先成立了共产党发起组,并决定《新青年》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机关刊物。8月15日,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创办《劳动界》周刊,它以工人群众为对象,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实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和推广工人运动经验为办刊。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上海共产党发起组起到了领导和联络中心的作用,之后,全国各地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一一建立了起来。1921年7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马林、尼尔克斯基两位共产国际代表聚集上海,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书城将军的公馆中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年30日,因法租界密探突然闯入,与会代表们被迫中断会议,前往浙江嘉兴南湖开会。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共一大会议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讨论了共产党对待其他党派的态度问题,并选举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启航,而且“上海作为党的事业发源地和红色风暴起点”,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一块思想活跃、力量集中、活动频繁、资源充足、影响广泛的革命圣地,对其他革命圣地诸如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等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发源于上海的红色文化如同燎原之火,从上海一直辐射至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的凝聚了红色因子,传播了红色文化。

  上海: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革命的源头、中国共产党人梦想开始的地方,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诸多著名红色革命遗址或纪念地。

  红色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如纪念物,文学作品,历史资料,遗迹遗址等。据知名历史学者苏智良教授研究团队最新数据统计,上海的革命历史遗迹已增至1000处。从时间上看,上海红色资源主要集中在民主革命时期。其中,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遗址遗迹最为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区。上海的红色革命遗迹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分量厚重,保护级别也较高。中共“一大”会址是上海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的中共一大会址,始建于1920年秋。1952年9月,会址经修复后作为纪念馆对外开放。1984年3月,邓小平为之题写了馆名。1961年3月4日,该会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上海还有位于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的中共“二大”会址、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的中共“四大”会址。

  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还包括很多革命性质的团体、组织等因革命需要在这里设立的机关组织。位于上海云南中路的171―173号的中共“六大”以后党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建筑为砖木结构的3层楼房。这一革命遗址是由于大革命失败后,党的革命活动转入地下,当时熊瑾玎、朱端绶夫妇以商人身份于1928年4月在此租借三大间房屋,用以掩护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原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76弄6号)是一栋两层的石库门建筑,该弄于1915年8月下旬始建造,1919年建造完成。1920年,杨明斋陪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到上海,并在此开通了华俄通讯社。同年四月,在这里筹划了首个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筹备工作。八月,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人陈独秀的倡议下,俞秀松,袁振英,叶天底,金家凤等在此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任书记。第二年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团中央机关在这里设立。上海的红色旧址还有很多,它们蕴含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都值得后人纪念和学习。

  红色文化还资源包含着非物质文化资源,如革命精神、政治文化思想、道德传统、理论纲领和政策体系等。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和中共四大等重要会议,并在这里商议通过了一些列党的重要文件,铸就锻造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所在地,简称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该会址位于上海市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前往中国。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体情况后,建议早日举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便宣布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在马林的建议下,李达与陈独秀和李大钊进行了讨论,并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在极其艰苦而又危险的环境下讨论通过了党的若干重要决议。在这里中共党人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其“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30号)召开。来自中央局和地方组织共12人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195名党员。维经斯基代表共产国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制定了第一部党章,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上海成为了党章的诞生地,再一次在党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代表全国994名党员。这次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第一次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若不去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

  除了以上列举的红色资源类型外,上海还有很多的红色资源,比如,纪念为革命而牺牲的英烈而修建的的纪念碑,革命活动发生场地,从事过革命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旧址等等。这些红色遗址有待于后人去挖掘考证,发挥它们的历史价值和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