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红色教育的课堂 · 思想锻炼的熔炉
联系人:叶主任
电 话: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邮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贤区望园路1698弄31号22幢4层4187室
农村党员教育要破解“三大难题”
文章来源: 浏览次 2020-02-28 13:14:25
“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是远程教育长期坚持的宗旨。四川省眉山市,唐宋八大家“三苏”的故里,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全国远程教育首批试点市,从2006年实施远程教育至今已走过十三个年头,远程教育也已向党员教育转型。笔者也正是实施远程教育那年进入眉山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跟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一步步成长,现如今,正在阿坝州藏区援藏驻村,经过一年的脱贫攻坚驻村生活,从市委组织部负责党员教育工作的“操盘手”,到现在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执行者”,深知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不易,农村特别是在藏区农村,由于地处高原山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产业滞后、思想保守等原因,党员教育存在“组织难、形式单一、内容无吸引力、效果较差”的问题,笔者仅以所驻藏区村为例,浅谈如何破解农村党员教育的“三大难题”。
一是要因地制宜、精准施教,破解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水土不服”的问题。“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作为一名“顶层设计者”时,时常抱怨一个简单的工作安排在基层却落实不好,殊不知,我们这些坐办公室“拍脑壳”弄出来的“东西”,对于基层执行起来是多么的“水土不服”,由于缺乏充足的基层调研,不清楚基层实际,不了解基层难处,工作安排、制度制定、方案实施只顾“结果”不管“过程”,基层接到任务“头疼”,执行起来“伤神”。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务文件制定、工作安排在没有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都很难具有说服力和操作性。因此,各地组织部门,特别是县一级组织部门,切勿盲目且“简单粗暴”的转发上级文件,要充分吃透上级文件精神,花大力气到基层做好充分的调研,要像精准扶贫那样,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农村党员群体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规划,做到精准施教。党员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补足思想之钙,唤起党员角色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培训农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学习适用技术,提升致富能力,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这就要求各级组织部门不要“一根筋”,简单以文件落实情况来论工作开展成效,要灵活变通,农村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各式各样、喜闻乐见的党员教育培训,只要达到了“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的,都应该认可,并加以鼓励。只有因地制宜,做到党员教育培训“私人订制”,才能真正解决基层执行难、党员群众不愿来的问题。
二是要灵活形式、创新载体,破解教育培训与农村党员“鸡同鸭讲”的问题。远程教育自实施以来,以卫星模式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崛起”,党员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便捷,远程教育也从卫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变。但是,在藏区农村,仍然绝大部分保留卫星模式,操作使用仍然不便。笔者所在村地处高半山,是省级贫困村,远程教育设备年久失修早已无人使用,并且在藏区,地广人稀,要组织党员群众到村委会开展教育培训,存在较大的困难,首先,在家党员群众绝大数为老年人,虽然老党员对于接受党性教育有着强烈的意愿,但是由于山高路远,来回路上怕出现人身安全,送学上门只能解决眼前,并不利于长远。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加之远程教育课件存在“地域差异”,每次组织培训看着活动室里面“零零散散”坐着十多个人,并且几乎都在聊天抽烟,对于播放的远程教育教学课件“一眼不看”,完全“鸡同鸭讲”时,作为一名党员教育工作者,心里的滋味“五味俱全”。针对农村,特别是藏区农村,由于脱贫攻坚的政策扶持,藏区互联网覆盖情况已大为改观,并且藏民对于信息化和新兴媒体的接受程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他们能熟练使用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体,这为创新党员教育载体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积极引进内地智慧党建先进经验,创新搭建基于微信开发的党员教育平台,打通党员群众教育培训“空间距离”,组织本地党校、教师队伍、专业人才翻译制作“藏汉双语”教学课件,上载本土自制课件、本地电视台新闻节目、扶贫政策等藏区党员群众喜爱的内容,增强教学课件的吸引力,提升党员群众参学积极性。
三是要以人为本、实训结合,破解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如水投石”的问题。俗话说“听为虚、眼见为实”,农村党员教育仅仅依靠远程教育设备组织观看教学课件,邀请专家现场讲座,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基层党员群众的需求。虽然各地纷纷探索采取“课堂+现场”的教学模式,让理论结合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藏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关键是在解决藏区党员群众观念的问题。藏族群众有信仰、很朴实,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原山区,靠山吃山,靠天吃饭,过着传统的种养殖生活,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无论是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智慧党建平台学习外地的产业发展新理念,还是就近参观学习其他村的先进经验,也只能是看得“眼花缭乱”,听得“天花烂醉”,学不到真正的技术,自己也不敢尝试,农村党员教育存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如水投石”的问题。要破解这一难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人为本入手,针对不同年龄学历,不同类型的农村党员群众,精准分类建立教育培训档案,充分发挥援藏驻村干部资源优势,与派出地组织部门联系,精选党性教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等实训“基地”,分批组织藏区党农村员群众外出培训,学习内地农村发展的致富理念,切身感受内地农民群众幸福生活,开拓他们的眼界,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与内地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能耳听理论知识,还能下地实际操作实践,真正把思想“打开”,把技术学到手,再加上援藏驻村干部争取产业项目资金的扶持,加上内地全域结对帮扶村的“定制服务”,才能真正解决藏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如水投石”的问题。
一是要因地制宜、精准施教,破解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水土不服”的问题。“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作为一名“顶层设计者”时,时常抱怨一个简单的工作安排在基层却落实不好,殊不知,我们这些坐办公室“拍脑壳”弄出来的“东西”,对于基层执行起来是多么的“水土不服”,由于缺乏充足的基层调研,不清楚基层实际,不了解基层难处,工作安排、制度制定、方案实施只顾“结果”不管“过程”,基层接到任务“头疼”,执行起来“伤神”。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务文件制定、工作安排在没有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都很难具有说服力和操作性。因此,各地组织部门,特别是县一级组织部门,切勿盲目且“简单粗暴”的转发上级文件,要充分吃透上级文件精神,花大力气到基层做好充分的调研,要像精准扶贫那样,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农村党员群体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规划,做到精准施教。党员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补足思想之钙,唤起党员角色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培训农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学习适用技术,提升致富能力,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这就要求各级组织部门不要“一根筋”,简单以文件落实情况来论工作开展成效,要灵活变通,农村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各式各样、喜闻乐见的党员教育培训,只要达到了“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的,都应该认可,并加以鼓励。只有因地制宜,做到党员教育培训“私人订制”,才能真正解决基层执行难、党员群众不愿来的问题。
二是要灵活形式、创新载体,破解教育培训与农村党员“鸡同鸭讲”的问题。远程教育自实施以来,以卫星模式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崛起”,党员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便捷,远程教育也从卫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变。但是,在藏区农村,仍然绝大部分保留卫星模式,操作使用仍然不便。笔者所在村地处高半山,是省级贫困村,远程教育设备年久失修早已无人使用,并且在藏区,地广人稀,要组织党员群众到村委会开展教育培训,存在较大的困难,首先,在家党员群众绝大数为老年人,虽然老党员对于接受党性教育有着强烈的意愿,但是由于山高路远,来回路上怕出现人身安全,送学上门只能解决眼前,并不利于长远。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加之远程教育课件存在“地域差异”,每次组织培训看着活动室里面“零零散散”坐着十多个人,并且几乎都在聊天抽烟,对于播放的远程教育教学课件“一眼不看”,完全“鸡同鸭讲”时,作为一名党员教育工作者,心里的滋味“五味俱全”。针对农村,特别是藏区农村,由于脱贫攻坚的政策扶持,藏区互联网覆盖情况已大为改观,并且藏民对于信息化和新兴媒体的接受程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他们能熟练使用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体,这为创新党员教育载体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积极引进内地智慧党建先进经验,创新搭建基于微信开发的党员教育平台,打通党员群众教育培训“空间距离”,组织本地党校、教师队伍、专业人才翻译制作“藏汉双语”教学课件,上载本土自制课件、本地电视台新闻节目、扶贫政策等藏区党员群众喜爱的内容,增强教学课件的吸引力,提升党员群众参学积极性。
三是要以人为本、实训结合,破解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如水投石”的问题。俗话说“听为虚、眼见为实”,农村党员教育仅仅依靠远程教育设备组织观看教学课件,邀请专家现场讲座,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基层党员群众的需求。虽然各地纷纷探索采取“课堂+现场”的教学模式,让理论结合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藏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关键是在解决藏区党员群众观念的问题。藏族群众有信仰、很朴实,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原山区,靠山吃山,靠天吃饭,过着传统的种养殖生活,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无论是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智慧党建平台学习外地的产业发展新理念,还是就近参观学习其他村的先进经验,也只能是看得“眼花缭乱”,听得“天花烂醉”,学不到真正的技术,自己也不敢尝试,农村党员教育存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如水投石”的问题。要破解这一难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人为本入手,针对不同年龄学历,不同类型的农村党员群众,精准分类建立教育培训档案,充分发挥援藏驻村干部资源优势,与派出地组织部门联系,精选党性教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等实训“基地”,分批组织藏区党农村员群众外出培训,学习内地农村发展的致富理念,切身感受内地农民群众幸福生活,开拓他们的眼界,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与内地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能耳听理论知识,还能下地实际操作实践,真正把思想“打开”,把技术学到手,再加上援藏驻村干部争取产业项目资金的扶持,加上内地全域结对帮扶村的“定制服务”,才能真正解决藏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如水投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