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红色教育的课堂 · 思想锻炼的熔炉
联系人:叶主任
电 话: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邮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贤区望园路1698弄31号22幢4层4187室
甘为革命马掌铁的杨公
潼南区杨 公烈士陵园,学生追思杨 公烈士。(资料照片)首席记者谢智强通讯员王正森摄
渝中区望龙门二府衙70号(现19号)。此处不仅是杨 公的旧居,也是中共重庆地委的成立地。记者齐岚森摄
■“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这是杨 公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杨 公一生曾遭遇五次险难,但这些险难并没有磨灭他的理想信念,反而让他以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参与到革命斗争中。
■“三三一”惨案发生后,家里的人曾劝杨 公暂避一下。杨 公却对亲人们说:“敌人虽然十分残酷,但我岂能顾及个人安危?”
“正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与美好!”8月25日,位于渝中区望龙门二府衙70号(现19号)的杨 公旧居,温州游客刘聪结束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道。
“二府衙的这栋小楼就是中共重庆地委的成立地。”渝中区党史办工作人员张涛介绍,目前正在旧居内举行的“红色旗帜巴渝丰碑――纪念中共重庆地委成立九十周年图片展”,用100余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全景式再现了重庆党组织的由来与发展。
作为中共重庆地委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这栋小楼曾经的主人杨 公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如何实践“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革命誓言的?
五次挫折,依然不放弃革命理想
位于潼南的杨 公旧居,是一幢二进四重天井的四合院式木质建筑,有大小房间39间。面街的堂口原为盐号和代办邮务的铺面,往里是正房,中间为堂屋,门前悬挂对联“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1898年,杨 公就在这里出生。”杨尚昆故里管理处工作人员杨雪兰介绍,杨 公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父亲杨淮清开明进步,大哥杨剑秋、二哥杨衡石均为日本留学生,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堂兄杨宝民为川中著名的革命人士,参加过广州黄花岗起义。受父亲和兄长们的影响,杨 公自小便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革命意识。
8岁那年,正和同族子弟在私塾里背诵古文的杨 公,突然发现其中一人的大白扇上,密密麻麻地印着小字。他借来一看,怒不可遏,愤怒地将纸扇撕碎扔在地上,并说道:“国耻!国耻!简直是莫大的国耻!”
原来,那扇面上竟印着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显然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借推销洋货来宣扬他们的侵略政策。杨 公说,“扇子我照价赔偿。但这种辱我中华民族的洋货,今后大家决不能用!”
杨 公曾对自己有一句评价:“我是旧社会的叛徒,新社会的催生者。”正是因为不愿受封建礼教羁绊,杨 公在族人眼中也是个“千翻客”(意为调皮不听话的人)。
1912年,14岁的杨 公提出,要走出双江“进新学、增知识、广见闻”。这当然受到封建族长的阻挠,杨 公竟然在茶馆中当众剪掉了族长的辫子。
在家人的帮助下,19岁的杨 公曾东渡日本并待了3年。杨尚昆同志曾在回忆录中记叙:“四哥(杨 公)告诉我,在日本3年,曾被警视厅抓过两次:一次是因为和同学们组织读书会,读《经济学》《社会主义神髓》(这些书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虽然内容还很驳杂),被警视厅拘留,说是读书会没有经过学校许可,在他据理力争后释放了;第二次是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留日学生结队到中国驻日公使馆请愿,被日本警视厅关押了8个月。他的这些惊险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
“‘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这是杨 公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杨雪兰说,杨 公一生虽经历了5次大险难,但这些险难并没有磨灭他的理想信念,反而让他以更加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参与到革命斗争中。
三次请求,中共重庆地委在二府衙宣告成立
“除了是中共重庆地委的成立地,二府衙的这座二层小楼同样也是杨 公的旧居。而选择在这里成立中共重庆地委,同样也和杨 公有关。”张涛介绍。
据党史资料记载,早在1925年举行的中共四大上,就在关于组织问题决议案中明确提出了重庆等地“应努力开始党的组织”的要求。1926年1月,随着中共重庆支部、中共綦江支部的成立以及重庆团代党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的组织基础,让中共重庆党组织的建立水到渠成。
“其实早在重庆团代党工作时期,当时重庆团地委的负责人杨 公、童庸生等早期中共党员就曾两次向团中央请求,在重庆建立党组织,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请求没有得到批准。”张涛说。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杨 公、童庸生在会议期间多次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商讨在四川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问题。会议结束后,杨 公又绕道上海,第三次向中共中央说明在四川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和准备情况。这一次,中共中央批准了杨 公等人的请求。
“回到重庆后,杨 公、童庸生等人就开始秘密筹建中共重庆地委。”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科员黎余介绍,选择在杨 公住所举行成立仪式,主要是考虑到在此议事比较方便,并且这幢两层小楼的阁楼与周围其他居民楼顶相连,便于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撤离。
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委在二府衙正式宣告成立,并受中共中央委托,统一领导四川全省党的工作。杨 公被选举为中共重庆地委书记,冉钧负责组织,吴玉章负责宣传(因吴玉章受中共中央指示留在国民党中央工作,后改为钟梦侠负责),杨 公、冉钧、吴玉章当选为中共重庆地委执行委员,程秉渊、李嘉仲为候补委员。
视死如归,用生命实践人生格言
1927年4月7日凌晨,渝中区二府衙70号,一阵低沉而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大门打开后,来者见四下无人,便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包裹交给开门人,一番耳语后匆匆离开。包裹里有一枚戒指。见状,屋中的老者顿时老泪纵横,一旁的年轻女子当场晕倒在地……
“送包裹者是一名狱卒,戒指的主人就是杨 公。就在一天前的4月6日,‘三三一’惨案后被捕的杨 公在佛图关被残忍杀害。这名狱卒受其精神感召,冒死将杨 公的遗物送交其家人。”张涛说,其实在被捕之前,杨 公本是有机会逃脱的。
史料记载,“三三一”惨案发生后,杨 公在同志的掩护下,跳墙逃脱,藏匿于通远门外一户农民家中,后成功转移到江北。但就在第二天,面对同志们希望他继续转移的请求,杨 公却婉拒了同志的关心,毅然从江北回到城里,联络同志,布置工作。家里的人劝杨 公暂避一下。他却用深沉的语调对亲人们说:“敌人虽然十分残酷,但我岂能顾及个人安危?”言毕,杨 公便抓紧时间投入到工作之中……
两天后,杨 公在“亚东”号轮船上不幸被捕。
“从被捕到牺牲的这几天时间里,杨 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他始终不渝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拼搏的坚定信念。”黎余说,面对前来抓捕他的特务,他先是迅速把身边隐藏的秘密文件吞咽下肚,又大声怒斥前来抓捕的特务。被关进监狱后,杨 公更是宁死不屈。当特务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杨 公愤怒地说:“只有你们才怕死。你们也必然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可绝不能丝毫动摇我的信仰……”
“面对敌人的利诱和严刑,杨 公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坚信共产主义事业一定会在全中国实现的!”黎余说。4月6日临刑前,杨 公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被敌人割舌、断手、挖眼,最后身中三弹,壮烈牺牲于佛图关。
“面对险境,杨 公所表现出的大公无私、忘我工作、牺牲个人为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无疑是值得我们当代党员学习的。”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今天,我们就要像杨 公那样,全心全意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努力为实现重庆的新跨越,开创重庆工作新局面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