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红色教育的课堂 · 思想锻炼的熔炉
联系人:叶主任
电 话: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邮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贤区望园路1698弄31号22幢4层4187室
周恩来总理为解决困难时期的粮食问题呕心沥血
新中国经济困难时期是上个世纪指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一个以农业生产为突出困难的时期,其中三年严重困难时期是指1959―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粮食成为影响全局的揪心问题,人民口粮严重短缺。之后的1962年、1963年开始农业经济恢复,但也依然较为困难。
1959年初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15个省发生春荒,其中河北、山东等5省严重缺粮。到1960年,灾情更加严重。全国受灾面积达到9亿多亩,占全国16亿亩耕地面积一半以上。――饥饿、逃荒、浮肿病、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等情况出现并呈增加趋势,都因为粮食的极度匮乏。
无农不稳,城市依靠农村供应粮食。1960年入夏后,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等大城市和工业区粮食库存薄弱,粮食供应岌岌可危,首都北京只能供应7天,天津只能供应10天,处于鱼米之乡、本是“苏湖熟、天下足”的大上海,没有大米库存,而共和国长子、重工业基地辽宁省的10个主要工业城市只能供应八九天。
一、掌握实情节制供应
1960年秋,粮食部预计全国粮食总产量只有2800多亿斤(年终实际数2870亿斤),缺粮问题十分严重。周总理把北方各省的负责人和一些县、社的基层干部,一并请到人民大会堂,召开紧急会议,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会上,周总理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研究后,提出了全党动员,发展生产,控制消费,低标准、瓜菜代,发起制作粮食代食品的运动,艰苦奋斗,度过暂时困难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以克服困难,度过灾荒。中共中央根据科学院的建议,推荐玉米根粉、小球藻等代食品。《指示》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习仲勋参加的瓜菜代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对这一行动的具体指导。
1961年2月26日,周恩来出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党外市长座谈会,说,农业上遇到的困难,我们没有预料到这样大。这影响到一系列轻工业材料,同时也影响某些重工业。因此,今年我们必须节约粮食,增产节约,克服困难,度过灾荒。
周总理指示,每月要召开一次北方粮食厅局长会议,主管农业的中央负责同志要听取汇报,亲自部署,精心安排。会后,中共中央发出了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为了核实粮食产量,合理安排粮食的购、销、调指标,总理同意并支持对全国农村生产队粮食实行过秤入仓办法。
周总理对新疆自治区棉布供应指标问题作出指示,鉴于今年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对于今年棉花收成决不能估计过高,因此不仅今年春季不发布票,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也要少发布票,才能克服困难。
为了保证城市口粮最低限度供应,1960年中央决定,除井下、高温、高空和担负重体力劳动的职工外,城市人口酌情减少粮食定量。城市饮食行业、糕点和其他粮食制成品,采取凭粮票供应办法。
当时,北京少数高级饭馆高价销售和供应外国人用餐不收粮票。1961年,粮食形势更困难,为了减少粮食销售,粮食部提出方案:对乘坐火车、轮船、飞机的旅客用粮,印制一种专用粮票,凭票供应,测算下来全年可以节约粮食7500万斤。周总理经反复考虑,认为虽然困难极严重,但不能增加旅客麻烦,火车、轮船、飞机上的外宾、华侨也较多,凭票供应,数量不大,影响不好,否定了这个方案。
总理十分关心工人和知识分子生活状况。当时,煤矿工人的粮食定量从60斤降到45斤,而且是粗粮,其它副食品肉、酒、糖供应很少,工人体力大大下降。在粮食紧张情况稍有缓解时,他立即提出,要从煤矿工人开始,对高空、高温、井下、水下等重体力劳动者给予粮食补助,井下工人恢复到60斤,而且粗粮、细粮适当搭配,其它酒、糖等井下工人生活必需品也适当解决。周恩来说,为井下工人怯寒,需要供应酒,问清一斤酒需要多少粮食,按供应酒的定量拨了粮食。
之后又提出对高级知识分子、十七级以上干部分别补助少量肉蛋和黄豆,以保证他们必要营养和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