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史海回眸
  • 中兴通讯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嘉兴二期)中兴通讯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嘉兴二期)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公司主题教育实地研学培训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公司主题教育实地研学培训班
  • 上海民航“学思贱悟新思想,凝心铸魂强根基,踔厉奋发新征程”主题活动上海民航“学思贱悟新思想,凝心铸魂强根基,踔厉奋发新征程”主题活动
  • 河北某单位团委2023年度团青专题培训班河北某单位团委2023年度团青专题培训班

联系我们

红色教育的课堂 · 思想锻炼的熔炉

联系人:叶主任

电 话: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邮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贤区望园路1698弄31号22幢4层4187室

一群老战士与一个小镇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浏览次 2019-02-28 00:00:00

  余姚,曾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境内7000多年历史的河姆渡遗址中,曾发掘出人类最早的管乐器骨笛、人工栽培的水稻种子、磨制的缝纫骨针、驯养的各种家畜、培育的蚕桑丝绸、榫卯结构的房屋建筑、击水行舟的木桨、造船制皮使用的髹漆……余姚因此被中外历史学家视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余姚籍学者余秋雨说:“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姚江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经络中一个很关键的穴位。”梁弄,作为余姚著名古镇,离河姆渡不远,史载建镇已有1400多年历史,曾是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李白、皮日休等诸多诗人曾驻足于此。镇内至今还有五桂楼、宋墓石雕、马蹄形街等历史古迹。

  余姚梁弄地处四明山区,曾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行政、军事、文化中心。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1年2月1日,毛泽东发给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电报,明确指定必须在该地区增辟战略基地。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浙东抗日根据地已建立包括上海淞沪、浙东三北、四明、会稽在内的解放区,面积共1.4万平方公里,涉及228万人口,建立起15000人的武装部队。梁弄当时驻有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浙东行政公署、新华社浙东分社、浙东银行、浙东军政干部学校、《新浙东报》社、韬奋书店、正蒙学校等旧址,以及浙东纵队政委谭启龙和司令员何克希的故居等,素有“浙东小延安”的美誉。

  近百年来的风雨沧桑中,余姚地区的经济状况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据出生于梁弄并在此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黄连介绍,抗战时期,当地百姓生活十分艰难。他原来不叫黄连,参加革命时,部队首长看到他过着困苦不堪的日子,就为他改名黄连,希望他不要忘记曾经的苦难岁月。黄连记得,直到1984年,梁弄的年人均收入还仅停留在212元人民币,在温饱线上撑持,属于浙江省的重点扶贫地区。现任梁弄横坎头村党委书记张志灿对这些数字非常清楚:“改革开放前,村里人连饭也吃不饱。直到200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只有2700元,还是低于人均年收入3000元的标准,属于贫困地区。”

  这位叫黄连的革命老战士,后来在上海工作。离休后的上世纪80年代初,他回到故乡,看到的是梁弄及周边地区百姓的生活依然艰苦,大量人口还没有脱贫解困,不少家庭甚至过了春节还会断粮。黄连忘不了他曾探访的一户红色堡垒户,户主黄开球有6个儿子,当时只有大儿子外出当兵,回来后结了婚,其他5个儿子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37岁,全都打着光棍,就因为拿不出钱结婚。黄连看在眼里,常常感到痛心,夜不能寐。

  参加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的浙东新四军老战士,对梁弄都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这份感情来自于在这块土地上曾经的金戈铁马生涯,更来自于和平年代对梁弄人过上宽裕幸福生活的祈望。当他们听黄连谈到当时战斗过的革命故地的经济困难情况时,个个心里不安,鬓发染霜的老战士们觉得,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们可以为梁弄地区的发展做一点事情。

  老人们在风烛残年献出的,是一生辛勤工作的积余。

  从原上海科学院离休的新四军老战士张屺,把毕生积蓄49万元捐助给四明山小学。宝钢新四军老战士蒋金楚两次拿出共80万元,捐助给余姚市慈善协会。新四军老战士丁公量也曾为梁弄建设慷慨解囊多次,一拿就是几万元,他最爱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乡亲们需要,钱,不是问题。”苏菲、黄连、徐卫平、虞鸣非、江震、汪志荣、王援军等,也经常以资金支援余姚梁弄,他们热切的眼光一次次地穿越浦江,聚焦浙江腹地的那一片宁静山头。

  作为首倡者,黄连资助梁弄及周边地区的事在四明山区广为人知。1984年,黄连第一次召集在上海工作的原浙东新四军老战士聚会,直陈梁弄百姓生活困苦的状况,研究如何为家乡发展出钱、出力、出点子。之后,黄连在上海的家便成了余姚梁弄地区驻上海发展经济的“联络处”,自家的私人电话也变成了“公用电话”。黄连老人曾六上四明山实地考察,同时联系国内外投资人到当地洽谈投资办厂意向。不久,由他牵线的一位日商在当地筹建长城精工卷尺厂,共吸纳职工150人,每年净利润达100多万元。在他的助推下,当地的鲁岙村建起集棉器厂,黄明乡建起彩笔厂,四五家企业蓬勃崛起在梁弄。

  老战士在人生的夕阳时分,依然发散出巨大的热力。获悉梁弄环湖布厂内的劳动保护设施没有跟上,黄连请来上海有关厂家的技术员协助攻坚克难。为盘活四明山的花岗岩资源,他动员上海大理石厂和上海工业大学的专家到革命老区考察,又自筹资金150万元,在当地创办起大理石厂。他向梁弄籍老首长、时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朱之光谈起家乡经济困难的情况,老首长知悉后特请浙江省电视台到梁弄等地拍摄电视纪录片,一举揭开该地区贫穷落后的面纱。电视片在全省连续播出,产生强烈震动,全浙江掀起帮助老区人民共同奔向富裕的热潮,人们纷纷捐钱捐物,许多企业到梁弄招工,税务部门则对老区企业实施三年减免税政策,部分银行向老区企业发放低息贷款……

  老战士们把最深挚的情倾注在这片让他们魂牵梦萦的土地上。当年在梁弄地区战斗过的新四军浙东纵队的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刘亨云、连柏生、杨思一等,去世后骨灰都安葬在梁弄四明山上,他们要永远与乡亲们在一起。

  浙东新四军老战士有力助推,余姚梁弄镇党委和政府率梁弄人民敢闯敢干,这里的日子变了。曾任余姚梁弄镇党委书记的严忠苗自豪地说,2003年,总书记同志来梁弄考察时,梁弄的工农业总产值仅10多亿元。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1.17亿元,人均收入5627元。2014年,梁弄工农业总产值64.8亿元,人均收入突破15000元。在横坎头村,党委书记张志灿扳着指头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7568元,村级固定收入260万元,短短10年,收入翻了10倍。

  梁弄一直是在保持青山绿水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完善交通、畅通信息、优化教育的。走进四明山区,看看如今无线信号全覆盖的梁弄镇,你会发现,如今它已是全国闻名的红色革命之乡、灯具之乡、水果之乡、旅游之乡。四明湖畔的开元度假村风景秀丽、高楼林立,每晚连标房的最低租金也超过500元,每逢双休日竟是一房难求。曾经极为贫困的梁弄,如今被誉为“中国最富裕的老区之一”。2017年8月29日,余姚梁弄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2018年,游客数突破100万。

  2011年,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表彰活动在联合国总部举行,近十多年来一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之列余姚市与全球其他三座城市一起,喜摘“全球绿色城市”桂冠,联合国助理秘书长阿瓦尼·贝楠博士亲手为余姚市颁奖。

  梁弄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实现小康样板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余姚梁弄人脱贫攻坚、改革开放风雨兼程一路中出资出力的那些新四军老战士,大多已经去世。可以告慰他们的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他们的梁弄之“痛”变成了余姚之“傲”、中国革命老区建设之“范”。

  上世纪40年代曾任余姚南黄、茭湖两村中共支部书记的黄连,因为对战斗过的土地所付出的那份真情,曾从浙沪领导手中接过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奖、上海市特色老人荣誉奖、浙江省扶贫先进个人等奖状,被家乡梁弄人誉为“四明之子”,他在世时常感慨,那些曾经相约奉献梁弄却先他而离世的战友,都是不应被忘却的“四明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