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红色教育的课堂 · 思想锻炼的熔炉
联系人:叶主任
电 话: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邮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贤区望园路1698弄31号22幢4层4187室
单嘉玖:我和父亲两代故宫人
◆1930年,单士元(右二)和大家一起整理清代档案。
1978年冬,21岁的单嘉玖走进故宫,从头学起,成为一名书画修复师,这一干就是40年。如今,她已是我国顶级书画修复师,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在书画修复生涯中,数百幅传世书画经由她的手重现生机,延续寿命。
她的父亲单士元(1907-1998)与故宫的缘分,更是具有传奇色彩,有人将之概括为:“溥仪出宫,单士元进宫”――1924年,清逊帝溥仪出宫,民国政府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17岁的单士元应聘为“善委会”查点物品的书记员,他的一生从此与这座宫殿紧密相连。从最初的档案整理,到新中国成立后主持故宫全面大修,直至耄耋之年还在为故宫恪尽职守,被尊称为“看护国宝的国宝”。
单士元先生在故宫工作了74载。如今,单嘉玖也已经退休,但是她仍谨记父亲对她的教诲,兢兢业业为故宫修复书画、培养书画修复人才。父女两代人用自己的生命时光在守护着国宝,续写着故宫的历史。
【人物档案】
单嘉玖,1957年生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代书画修复专家,曾修复大量古书画,完成断裂、糟朽、霉烂、粘损、缺失等不同损坏的修补复原,以及手卷、立轴、横披、册页、匾额、对联、画屏、贴落、扇面、 扇画等不同装裱格式文物书画的装裱和修复。指导培养故宫及其他博物馆书画修复人员十余名。
薪火相传
两代人的故宫缘
走进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书画修复室,外界的声音似乎都消失了,仿佛有一道天然屏障,将不远处的故宫开放区里日均6万游客带来的喧嚣都屏蔽掉了。
在这里,时间停留在每一个不急不躁的细节上,停留在与文物同频共振的呼吸中。修复师们手上有最精准的老手艺,看似轻盈的动作,却是经过千万次练习后达到的精准与稳健。
单嘉玖留着温婉的齐耳短发,身着白色工作大褂,工作中的她专注而内敛,同时透着一种“手艺人”特有的细心、耐心与严谨。墙壁上,是她刚刚耗时四个多月修复完成的清代宫廷画家周本的山水画贴落。在她身旁,几个年轻的修复师正一丝不苟地修复着养心殿的 扇芯。他们都是她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单嘉玖时不时俯身查看,给以指导和建议。
尽管已退休两年,但是她依然如往常一样,一件接着一件地修复,因为太多的书画在等待她的抢救与修复。
在故宫从事书画修复长达40年,至今她耳畔犹会回响起父亲当年的谆谆教诲:“故宫的文物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结晶,这些文物永远会被人们珍视、传承下去。你做的这份工作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把文物完整地传下去,你要跟师傅好好学,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经验的事。”
父亲语气中透出的对故宫的热爱,至今深深印刻在单嘉玖的脑海中。“紫禁城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饱含着父亲的深情厚爱。从17岁进入‘清室善后委员会’,到经历故宫博物院从成立到成长的所有风雨跌宕,父亲在故宫度过了74个春秋,可以说无论精神上还是感情上,父亲都与故宫博物院融为一体了。”她说。
在故宫里,单士元先生感受过祖国的风雨沧桑,又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振兴与走向富强。
单嘉玖记得父亲曾经说过:“我这一生看过五种旗帜在故宫飘扬:大清的龙旗,孙中山辛亥革命五色旗,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日本的膏药旗,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我只爱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单嘉玖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她说,每天父亲比她更早到故宫。“我父亲一辈子早已养成一种习惯,只要不出差,每天一定要在故宫里走一走,看一看,直到90岁时还天天来故宫转转。”
单士元先生曾说,故宫作为原明清皇宫,一砖一瓦都是不可再生的历史遗物,要用历史的眼光来认识与研究。“父亲走遍了故宫每个角落,每当发现维修中的垃圾,一定好好检视,只要发现有价值的构件,包括残砖碎瓦,颓梁断木,都会加以保留。即使拆下来的破顶棚也会认真检查,如果发现夹层中有乾隆高丽纸等一类的宫廷旧纸,会让图书馆的同志前去采集,以备修书之用。”
单嘉玖始终铭记的,是父亲在得知她要从事书画修复工作后,对她郑重嘱咐:“搞文物不能玩文物,只要触犯这个底线,就会产生私心。这是咱们家的家规,你一定要做到。”
父亲的教诲单嘉玖始终不敢忘。甘守清贫的她没有染指过文玩市场,40年来,始终如一地静心修复着每一件国宝文物。退休后,曾有公司付很高的报酬请她去帮忙,被她谢绝:“是故宫培养了我,我只给故宫干活,给故宫培养徒弟,外面的事一概不参与。”
“搞文物不能玩文物”,也正是作为文物专家的单士元先生一生恪守的原则。他从不收藏文物、从不以商业目的为别人鉴定文物,他生活朴素节俭,曾笑言自己是“三穷老人”,即穷学生、穷职员、穷教授。他说:“故宫处处是历史,件件是文物。对于鉴定文物,我并不反对其重要作用,但单纯以货币价值定高低,那是古玩商人,而不是文物工作者了。”
“每当有人问我,父亲对我的影响是什么?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父亲做了什么,而是他的师辈们对他的影响。故宫博物院是在军阀政权的不断更迭中艰难诞生和成长的,我常听父亲忆起陈垣、庄蕴宽等师长,他说,当时这些先生在故宫工作一无工资二无津贴,他们没有私利和私心,体现了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觉悟与正直人生。”
单嘉玖说:“父亲对师辈始终有一种深深的崇敬,这几乎成为鼓舞他一生的力量。他传承着这种精神,这种精神也影响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