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史海回眸
  • 中兴通讯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嘉兴二期)中兴通讯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嘉兴二期)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公司主题教育实地研学培训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公司主题教育实地研学培训班
  • 上海民航“学思贱悟新思想,凝心铸魂强根基,踔厉奋发新征程”主题活动上海民航“学思贱悟新思想,凝心铸魂强根基,踔厉奋发新征程”主题活动
  • 河北某单位团委2023年度团青专题培训班河北某单位团委2023年度团青专题培训班

联系我们

红色教育的课堂 · 思想锻炼的熔炉

联系人:叶主任

电 话: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邮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贤区望园路1698弄31号22幢4层4187室

从这些表述中,看鲁迅是怎样“拿来”的

文章来源: 浏览次 2019-04-29 00:00:00

  

  【立人思想】

  孔子最早说到“立人”,《论语·雍也》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可以概括为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

  鲁迅强调中华民族的出路是:“首在立人,人立之后而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文化偏至论》)鲁迅的“立人”思想是对孔子“立人”学说的弘扬与发展,他是指一种独立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又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

  【吃人警示】

  庄子最早提出了“人食人”的警示。《庄子·庚桑楚》曰:“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于千年之后。千年之后,必有人与人相食也。”

  鲁迅在第一部小说《狂人日记》中写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还说:“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灯下漫笔》)

  【读书要诀】

  朱熹的《朱子家训》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倡这样读书:“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

  后来他扩展为“五到法”。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

  【猛虎有情】

  解缙是大明第一才子,书画诗文俱佳,他在一幅《猛虎顾彪图》上题诗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鲁迅先生50岁时得子海婴,视若掌上明珠。有人不解,故鲁迅作《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人血馒头】

  袁枚曾创作了鬼怪小说《子不语》,其中有一则《还我血》的故事:“人血馒头,可医瘵疾。狱卒杨某,取血归奉其戚。甫抵家,忽以两手自扼其喉,大叫:‘还我血!’”

  鲁迅在小说《药》里,将其移植过来,写了华老栓去刑场买“人血馒头”,要为儿子治痨病,革命者的鲜血竟然成了愚昧民众治病的药,结果小栓还是送了命。这个荒谬的故事,传递出他所深悟的辛亥革命深刻的历史教训。

  【南腔北调】

  徐渭的青藤书屋里有一副十分显眼的对联曰:“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体现了他的叛逆个性,证明着这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人。

  鲁迅的一本杂文集题目就叫《南腔北调集》,穿越三百年的历史风云,鲁迅与这位同乡的先贤有了神遇。这就是一个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南腔北调”已经成为“离经叛道”的代名词了。

  【石火不绝】

  明代张岱有一句名言:“忠臣义士,多见于国破家亡之际,如敲石出火,一闪即灭。人主不急起收之,则火种绝矣”(《越绝诗小序》)。

  鲁迅铭记在心,并将之演化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题未定草》)。真是言简意赅,回响深远。

  【战士苍蝇】

  “聊斋”一书里有个《龙》故事,写一条龙从天上掉落在打谷场上,没死,但动弹不了,这时有很多苍蝇飞过来,落在龙的身上。龙就把鳞片张开,很多苍蝇钻到鳞甲下边,龙突然阖上鳞片,把苍蝇都夹死在里面。

  鲁迅的《战士与苍蝇》说:“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蜜蜂的刺】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鲁迅小时候爱读的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章是写蜜蜂的:“蜜蜂使用蜇针只是为了报复所受到的侮辱,甚至不惜自己的性命;因为蜇针的倒齿会钩住伤口拔不出来,结果使自己腹腔末端被拉出一条致命的裂缝……蜜蜂有时要为此付出自己的性命。”

  鲁迅在《小杂感》一文中也就此发了议论:“蜜蜂的刺,一用却丧失了它自己的命;犬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命。他们就是如此不同。”

  【巧妙遗言】

  1933年萧伯纳在上海访问时,有人问他:“假若人类突然遭了全灭的运命,而你老先生,就如创世纪中所载的Noah一样,可以有力,留一点人种,那么你留哪一个人呢?”萧老先生带着谜似的微笑答道:“我一个也不留。”

  

  左起:史沫特莱、萧伯纳、宋庆龄、蔡元培、伊罗生、林语堂、鲁迅,摄于上海中山故居

  1936年9月鲁迅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死》的绝笔:“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沉默无语】

  静穆而不作声,这是“默”的本义。国学中常见的名言有:“恭默思道”(《尚书》;“默而识之”(《论语》);“或默或语”(《周易》);“三年默以思道”(《国语》);“我不欲战而能默“(《左传》);“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庄子》)。

  鲁迅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感到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我感到空虚。”真正的鲁迅是沉默的,默默无语的鲁迅,才是真实的。鲁迅的作品就像冰山一样,有浮出水面的,但底下隐藏着更多东西,他的意思就表现在浮现和隐蔽之间。

  【循环怪圈】

  王夫之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视为一个整体,从中发现历史的演变规律,即中国社会的演进基本上都没有走出“循环论”的怪圈,这就是“一乱一治”。对人类历史发展变化规律的探讨,这是很多学者追求的共同目标。

  鲁迅说中国只有两样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灯下漫笔》)历史长了,奴也就成了性,这也是一个“循环论”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