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史海回眸
  • 中兴通讯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嘉兴二期)中兴通讯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嘉兴二期)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公司主题教育实地研学培训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公司主题教育实地研学培训班
  • 上海民航“学思贱悟新思想,凝心铸魂强根基,踔厉奋发新征程”主题活动上海民航“学思贱悟新思想,凝心铸魂强根基,踔厉奋发新征程”主题活动
  • 河北某单位团委2023年度团青专题培训班河北某单位团委2023年度团青专题培训班

联系我们

红色教育的课堂 · 思想锻炼的熔炉

联系人:叶主任

电 话: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邮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贤区望园路1698弄31号22幢4层4187室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是“天时、地利、人和”

文章来源:文汇报 浏览次 2019-08-02 00:00:00

  00BO0LMV.jpg

  石川祯浩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兼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政治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中文著作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等,代表性论文有《孙中山致苏联遗书》《小说〈刘志丹〉案的历史背景》等。

  石川祯浩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留学两年,自研究生时期便开始研究中共党史,是日本学界研究该领域的代表性人物,被中国学者称为“日本研究中共党史的大熊猫之一”。他考据史料功力深厚,10年著成《中国共产党成立史》,该书出版后在国内中共党史研究领域引起较大反响,书中观点多次被该领域学者引用、讨论。

  文汇报:为何说马克思主义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了一场“知识革命”?

  石川祯浩:五四时期,各种西方近代思想洪水般地被介绍进中国,其中,马克思主义将其综合体系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马克思主义出现于当时混沌达于极点的中国思想界,对于新文化运动以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吃人的礼教”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妇女解放、科学的世界观、文学革命、东西文明比较、振兴实业等等错综复杂的诸多问题,马克思主义通过唯物史观、阶级斗争论以及革命完成后将出现共产主义美满世界的预言,提供了根本的解决方法和对将要到来的时代的信心,从而引起了一场“知识革命”。在这个意思上,马克思主义对于能理解它的人来说,意味着得到了“全能的智慧”;对于信奉它的人来讲,等于找到了“根本性的指针”。在旧有的一切价值被否定、新的替代价值观尚未出现时,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无疑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坐标。例如,被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之父”的李大钊,在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其著作一改从前晦涩难解的观念性思维,变得简明易懂起来。这不仅是因为其文体由文言文变成了白话文,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本身已经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思考模式中展开,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来表述了。

  文汇报:您在书中提到,李汉俊曾将当时的中国社会状态描述为“万里荒芜”。您为什么又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天时、地利、人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是建党比较顺利的?

  石川祯浩:李汉俊所说的“万里荒芜”并非指社会本身,主要是指文化方面,也就是说,在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时候,出版物很少。另外,李汉俊本人对于有多少人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著作也心存担忧,所以他才会说“万里荒芜”。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也如我在书中所说,在这样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或者说解读还不充分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得到了很多外在的助力。所谓“天时”,一个就是日本出版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用日语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在当时得以问世。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恰好日本掀起了社会主义热潮,有很多关于社会主义的宣传。

  所谓“地利”,则很容易理解。中国与苏俄接壤,从苏俄派来的秘密特使可以更加自由地在中国活动。相比之下,警察组织对于在日本活动的社会主义人士的监视、控制就严厉很多。在日本,尽管有很多研究社会主义的学者、有很多工人,但是从苏俄来的人会遭到严密监视,他们无法接触到日本的社会主义者。在日本,社会主义研究可以顺利进行,但是组织就难以发展起来。相比在中国,从苏俄来的“密使”在日本根本没有开展革命活动的空间。

  所谓“人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中国,陈独秀是一个很有威望的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领袖。而在其他国家,有很多不同的共产主义领袖,这反而会产生内部混乱,但中国只有一个具有权威性质的新文化运动领袖,所以中国的很多共产主义者都信服他,愿意追随他。所以,陈独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第二国际”组织。当时,陈独秀是受到“第三国际”的影响来组织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而其他国家则因为和旧有的“第二国际”有过联系,需要做出选择――是回归曾经的“第二国际”,还是加入新的“第三国际”?因此内部产生了不少分歧。而中国因为没有选择上的困扰,所以更顺利地加入了“第三国际”。

  文汇报:根据您的研究,中国曾出现过多个以“共产党”命名的组织,请问这些团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石川祯浩: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具体产生过多少个“共产党”,各家答案不尽相同。根据我的统计,在文献中有过记载的“共产党”组织有六七个。比如,1920年3月在重庆成立的“共产党”;1920年由全国学联的积极分子发起的“大同党”,“大同党”与共产国际的特使有过联系,他们曾派代表出席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大会;当时无政府主义者张民权组织的“支那共产党”,也曾试图联系莫斯科的共产国际;还有,江亢虎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后不久成立的很小的组织“中国社会党”,由于后来江亢虎去了美国,该组织就不复存在了,但其在黑龙江的旧支部则于1921年派出代表试图参加共产国际大会;还有上海的“少年共产党”,就是原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2月在北京成立的“中国共产主义同志会”。如果由欧洲勤工俭学留学学生发起组织的、后来并入国内陈独秀领导的共产党的共产组织也算在内的话,就有7个这样的组织。

  这些名义上的“共产党”组织,其实对后来共产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但需要知道的背景是,当时共产主义在中国十分时髦,尤其受到青年学生欢迎。虽然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不深入,但听到俄国革命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动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运动,很多人都很兴奋,争相模仿俄国,以期改造中国。这样,就有了很多借着“共产主义”名头成立的组织,甚至还有由民国国会议员成立的共产组织。但由于陈独秀的威望高,这些“共产组织”的影响力都很有限。